經過某個時候,就會聽看或看到,社造青年、創生青年的告白,而這個告白可能帶點悲憤,其實很多青年對於社造、創生,是非常有興趣與熱忱的,但是投入之後,面對這社會的林林總總,大部份的興趣與熱忱,總會消磨殆盡,有的人離開了,也有的人留下來了,原因有很多,這些錯綜複雜的眉眉角角,越到後面其實就會覺得…………(嘴角上揚 目視遠方)。
投入社造很好,而離開社造的人也沒有錯,絕對沒有錯,社造本來就小眾的,會參與的人本來就少,在社造氛圍裡打滾的都知道,十之八九都是長輩,這些長輩中,有的是退休人士、有的是老闆、有的想多認識些朋友、有的想為社區做些事情的人…這些長輩當中,大多數都不用為食衣住行煩惱,有空閒的時間就來為社區付出。但是在社造氛圍裡的年輕面孔,少到一個縣市區域內,有在推社造的,幾乎都會知道有誰,甚至還會認識,就連外縣市就算不認識,還會聽過他們的事情。
當政府推動社造、創生這塊「扛棒」的時候,大舉提倡青年返鄉協助社區,政府也確實給予了許多資源,這是絕對要給政府肯定的,每個地方、每個社區裡頭,都有它所屬的特色,都是可以讓青年發揮新創意、新思想的好所在。青年們總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,面對這些人情處世,除了自身所學的以外,就需要靠一些經驗去面對,但是神奇、巧合、不可思議的是,都會遇到幾個相同的事情,無論你在東西南北中,只要你是個青年,到了某個地方推社造、創生,待的時間長又推的不錯,就會遇到!無一倖免!
社區閒言閒語 其實不用那麼在意
要在意的是
自己要做的是什麼 能不能讓社區更進步
你有可能是外地來的,也有可能是在地的青年返鄉,尤其在你已經為社區付一段時間,就會聽到一些所謂「反對」的聲音,這些聲音有可能是意見不同,但是這可以接受,因為意見不同是一定會有的,但是要能好好的討論,決定出正確、又能讓社區進步的好決策;或是嫉妒你做太好眼紅、或是抹黑、亂講話等,但終究是少數,其實可以給自己一個平衡的想法,在這自由民主的社會裡,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聲音,如果大多數的人認同你,這樣即可。少數不一樣的聲音,我們也要尊重,必須聆聽其建議,在這些建議中,或許可以發現新的構想與方向,當然,還須與整個大環境、配套措施連結,加以思考再統整、討論。
有個例子最明顯,就是來到社區的青年們,到底可不可以在社造裡賺錢?社區營造從1994年以來,在這領域中,參與社造的大都以「公益」性質為主,久而久之,大家都認為社造是不可以賺錢的,所以從以前到現在,在這氛圍的大都是些長輩們(因為不用賺錢就可以生活),做的事情都可以用傳統的SOP套上去做,傳統的方式不是不好,而是如果沒有改變,社區就永遠在那個階段,永遠不會進步,甚至越來越敗壞,尤其在偏鄉的社區更為常見。
突然有一天,突然有年輕的面孔加入,為社區注入新的想法與元素,有些社區的人們會接受,並且協助執行,但是有些社區的人卻會反對,認為這是亂搞,我們要尊重這些聲音,可以與他們溝通新的想法,如果大部份覺得可行就試試看吧,可是那些覺得不喜歡的人們,很多閒言閒語就會出現,甚至還有抹黑的招數也出現,例如像是:那麼年輕會什麼?都在亂搞;他們弄那塊地,一定會破壞風水;跟政府拿計畫一定都是為了黑錢;來這麼偏僻的地方,把那邊用弄的這麼漂亮,一定都賺了很多錢…等,總之很多、很多的閒言閒語、黑話,會從那些可愛的反派角色中脫口而出,相信投入社造的青年朋友,尤其是在偏鄉社區的,一定都會覺得很熟悉。
同是社造人的攻擊 雖然覺得憤慨
但之中還有些許感嘆與悲哀
這個就會讓人覺得憤慨,投入社造就已經很辛苦了,居然還會被一樣投入社造的青年扯後腿!在此絕大部份都是見不得人家好,就眼紅嫉妒;以及為了利益,不過可笑的是,社造能賺多少?投入社造的都知道,工時絕對與勞基法背道而馳,做的流血流汗,還被嫌的口沫橫飛,能賺到的錢還不成比例,不懂的就算了,同樣在推社造的青年居然還會參一腳,如果這是個年收幾百上千萬的事業,要去搞那些八點檔鄉土劇的劇情也就認了,因為利益著實龐大,勾心鬥角、抹黑難免;但是為了社區計畫那些少少的經費,真的需要搞到這樣?同樣的時間、精力、腦袋,拜託用在更上層的境界吧,用在社區CP值真的太低了,再問一次最現實的問題:社造是能賺多少錢?
就像先前所講,傳統的社造觀念裡,社造是做公益的、是不能賺錢的,但這觀念真的要改一下才行,不能說長輩們不用賺錢也可以生活,就說青年朋友投入社造就不能賺錢,難道有人要進入社區,為社區做事,把社區變美、為社區注入新的生命,你要他們都做公益、餓肚子?投入社造的青年不是沒有,這些年看著參與社造的青年很多、離開的也很多,就是因為連生存都有問題了,哪來的生活?離開當然是正常的。
投入社造的青年朋友,沒有工作、沒有賺錢的話,是會餓死的,難道背著社造的招牌,就要餓肚子才行?能把社造當做工作賺錢,又能為社區做事情,這樣雙贏的局面,有什麼不好?靠社造賺錢到底哪裡錯了?而且最新在推的「地方創生」,其中主要的一項,表明了就是要青年返鄉創業,能夠生存、生活,為地方做事情,當然,如果打著社造的名義,到處招搖撞騙的,這種當然就要抵制杯葛。
面對一樣是社造人的扯後腿
如果用社會學、心理學的角度去看
心靈層面上 或許就開拓許多了
我自己這些年來也遇過幾次,舉其中一個好玩的例子與大家分享,從研究所碩二開始,就參與所謂的社區營造的氛圍,跑社區做新聞、紀錄片、廣播之類的事情,畢業後也在社造相關的行業中,至今(2020)大約12年了,看了許多人情冷暖,好的壞的都遇過,或許是運氣好、也或許是想法有被肯定,所以遇到大部份的人都認同我所做。
那是在某年的某一天,在某社區突然來了某位女子,說要推這裡的社區營造,還要我幫她多多引薦一些人讓她認識,我當然義不容辭的協助她,也無條件幫她做了許多社造的事情,因為同是在地社造人,知道社造很辛苦,能幫多少就幫多少,過了一段時間後,她的行事作風,漸漸被在地的社造圈所排擠,至於做了些什麼事情,這在也不提了,總之她開始說我的壞話,極盡的抹黑我,雖然都會有人來告訴我,而且大部份的社造長輩、朋友也都相信我,所以對這事件我都冷處理,也有跟她說我們可以出來好好的聊聊,不過她都拒絕,最後壓倒我最後一根稻草的是,有位長輩居然出來幫她說話,傳訊息過來我還真的傻眼,頓時覺得居然還有人相信她的話!
接著我準備資料、人,真的要來好好的處理一下,在拜訪幾位長輩與好友,跟我聊了一些,她在社造圈的名聲真的太爛,真要在這區推社造,也沒有人會幫她了,就算有人相信的她的話,也就那幾個而已,重點是,社造能夠賺多少錢、她能夠撐多久?那時後想想也沒錯,我實在不用浪費精神與時間在她身上,果然過沒多久,她就消失在此區的社造圈了。
還有一個近期社造朋友遇到的,在此也先表明,投入社造是很辛苦的,大部份的青年真的是連生存都有困難了,還談什麼生活,所以離開社造的領域,沒有錯、絕對沒有錯,我的一個社造朋友,近期在某個區域開了間店,也就是所謂的社區產業,用地方創生來講更適合,就是地方創生的概念付諸實行,才剛開沒多久,就有許多朋友與媒體協助他們宣傳,因為他們真的很努力,我個人也在許多場合遇過他,也有聊過對於地方創生的想法,重點是居然在偏鄉開了間新穎的店,真的太有勇氣了,我自己也有去光顧過,如果以商業經營的角度來看,外頭、室內的氛圍真的很好,如果開在市區的話,應該會受到很多注目,但是在偏鄉地區,真的有些困難。
真的很有勇氣,果然是社造人所擁有的憨人氣魄,他在當地駐點多年,前幾年一同打拼的夥伴,有的留下、有的離開(再次重申,離開並沒有錯),他是留下來的其中一位,依然為社造、地方創生努力著,這些年來雖然沒有常見面,但經過臉書的傳遞,也大概知道在遠方的他們,還是有在執行的,或許是很努力、也或許是覺得他很有勇氣,新店正在試營運的當下,就有許多記者媒體報導他們,某天,一位離開此區多年的社造人,對他就開始不滿了,還把社區中反對的那一派,所講的話拿出來當攻擊的籌碼,而這位社造人,是他們當初一起打拼的夥伴,共同為社區付出,有著美好的社造歲月,卻在這個時候,說這是他們當初整理的,當初做了很多事情,在此,我當然是肯定的,社造的辛苦,同是社造人都能體會,當然,雙方都有各自的支持者,這也沒有誰錯誰對。
但是沒有離開,持續留下來努力打造的人,經過多年的努力到現在開了間店,現在是很多媒體報沒錯,但是一切都剛開始,艱難的還在後頭,居然就被這位離開的社造人酸了,用這樣來講好了:當初一夥人共同開了間邁噹噹,花費了很多精力去整理一間破敗的屋子,用有限的資源、人力與經費,打造一個共同的期待,可是經營是殘酷的,有些人離開了那的地方,到別處發展新的事業,有些人依然留在那個地方,持續為地方推動社造、創生,多年後,留在那個地方的人,再運用一樣的空間,開了間水噹噹,一開始媒體瘋狂的報導,此時離開的人就開始說當初的過往,以前都過多久了?留下來的人再次開啟努力耕耘,不支持就算了,還扯後腿?
重點來了,請問如果今天是別人租下那間店,整理過後開始營業,會不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,答案肯定是不會,從心理層面來看,這就是所謂的酸葡萄心理,當初努力的成果,多年後一起努力的人又拿來做事了,拿來做事沒差,有差的是居然還那麼多媒體報導,好像突然紅了起來,另外社區反對的那一派,此時正好順勢而上一同打壓,順便講一個傳播的規律,同間媒體報導過的店家,除非有重大事件發生、或是要追蹤報導,否則很少會再報導情況,一開始雖然是目光焦點,營業額也算不錯,但是要怎麼持續才是最重要的。
從經營的角度來看,就如同先前所講,所販售的產品與消費價格、區域來看,社區內的消費者絕對是少數,學校的學生會比較喜歡那樣的調調,但是畢竟是學生,消費能力有限,所以還是得靠外來消費者來支撐,但是地區屬於偏鄉,我開車過去的路程就大約要40分鐘了,如何將自己的特色、故事融合,開發出讓外地人想要去的慾望,才是最重要的地方,真的不要因為剛開幕的好現象而沾沾自喜,其中不乏認識的前往彭場,或是因為新鮮感前往消費的客群,只能夠「吃喝」,還不足以讓外地人常常去光顧的慾望,或許能連結其他能夠遊玩、體驗的配套活動,增加曝光度與回流率。
當然,不管是社造、還是地方創生,會參與的人,多多少少都有為社會付出的成份存在,如果還要拿以前的傳統,不能用社造賺錢的觀念來做,那就只剩下長輩們有這樣的時間與能力了,現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,許多年輕人肚子都顧不飽了,還在跟你搞社造,地方創生也大力的推廣青年返鄉創業,讓青年能夠在社區工作生活、又能協助社區進步,說實在的還是有其困難點,又要面對有心人的攻擊抹黑,難怪社造圈、創生圈,越來越少年輕人。
總之
老話一句:「做社造的都是憨人」
我們彼此鼓勵 加油
離開社造圈的 我們也給予祝福
感謝社區總有些人 是個傻子憨憨的做社造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