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

我們在做地方創生?還是地方創傷?



近幾年在推社區營造的氛圍裡頭,常會聽到一個名詞「地方創生」,其實所做的事情與社造有很大的相似處,但是裡頭的重點之一,就是要青年能夠做地方的事情以外,也能夠賺錢,讓自己能夠生存、生活。在這之中有個很重要的名詞出現,就是「賺錢」這個名詞。在社造的氛圍裡面,不以利益為導向,主要就是為社區做事情,簡單來說,就是在做功德的,所以參與的人們,大部分都是退休的長輩居多,或是一些公司的老闆,想為社區付出做些事情,少部分會看見一些年輕人,或是在社造氛圍裡工作的人,一同為社區發展而努力。

政府也宣示 2019為地方創生元年,也在此議題上大力地推動與推廣,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網站更提到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為面對我國總人口減少、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,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,行政院已成立「地方創生會報」,由中央部會、地方政府及關心地方創生領域的民間產業負責人與學者專家組成,並由國發會負責統籌及協調整合部會地方創生相關資源,落實推動地方創生工作。

行政院107521日及1130日兩度召開「地方創生會報」,宣示108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,定位地方創生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,將以人為本,透過地方創生與新創結合,復興地方產業、創造就業人口,促進人口回流,並以維持未來總人口數不低於2000萬人為願景,逐步促進島內移民及配合首都圈減壓,達成「均衡台灣」目標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先表明
我非常贊同 推動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
也支持青年朋友們投入
但是
以下會論述一些現實的層面 作為參考

近幾年也有許多朋友們,紛紛投入地方創生的行列,巧妙的是,大部分都與農業搭上關係,或許是因為農業,能將上下班的界線模糊化、也讓工作與生活可以結合(很多都以此做為能陪伴家人的原因),區域裡能商品化的素材,也以農產居多,並往六級產業的道路邁進。政府單位也積極的協助青年們創業,望能幫助地方上產業升級、人口回流、並增加就業機會,這些政策我個人也非常贊同,以及非常肯定政府協助青年所做的努力。也鼓勵大家,如果真的「下定決心」返鄉推動地方創生,可以朝六級產業邁進,但是還是要注意現實面,其中最真實的數據就是之前所提到的,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諮詢服務中心的資料:「一般民眾創業,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% 存活下來的10%中,又有90%會在五年內倒閉;能撐過前五年的創業家只有1%,前五年倒閉率高達99%。」

很多人忽略了「地方創生」就是創業
必須企業化經營

創業確實是帶動社區的可能,但是創業所要涵蓋的層面太廣、要考慮的真的太多,如果又要與在地結合,勢必又多了一層社造的甘苦,何況是要推動六級產業?重點來了,老話常常聽到的一句「隔行如隔山」,社區營造是一個領域、一級產業的種植生產、二級產業的加工、三級產業的休閒旅遊,每個都是不同的領域,更重要的還要會行銷啊!這些領域要怎麼融合,又是一門學問,如果真的要一位青年返鄉推動地方創生,就至少要有五個領域的專業,能有這樣才能的人,可謂少之又少,但可以尋找不同領域的夥伴,一同來推動地方創生,不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「資金」從哪來?所在的區域能夠推什麼?客群在哪?還有大環境的影響...?等等都是必須考慮的重點。

可參考:從年齡結構 看待大環境的脈動

在這大者恆大的社會體系中,擁有多數資源的人,成功的籌碼多、成功的機率就高,舉幾個例子來說好了,你的土地多、種植面積大,農產的成本就可降低;或是你有資金,可以直接蓋加工廠、包裝廠,產業線的成本也可以降低;如果你擁有絕佳的生態資源、農場,就有更多籌碼可推動休閒產業;你的資金多,就可以廣邀人才替你做事、或是補足以上缺少的部分,但是有多少人擁有這樣的資源?還有其他更廣、必須執行的面向呢?該如何運作?另外別忘了,行銷宣傳更是重要,就算你擁有絕佳的土地、農業、生態、產品等相關資源,如果沒有人知道你,你的東西還是賣不出去、沒辦法賺錢,這也是許多地方創生者,遇到的難題之一。

試著想想,像可口可樂這麼有名氣的品牌,都持續在打廣告了,而且預算是幾百上千萬的在行銷,那如果沒有名氣的呢?是不是更該持續打廣告、推廣?答案是明瞭的,但是一般創業的青年們,大部分無法像大企業一樣砸下重金宣傳,只能在有限的經費內,努力地拓展自己的品牌,甚至開發許多低成本、無成本的行銷手法,效果好不好?只能說砸大把經費的廣告,都不一定能爆紅了,低成本的能有多大成效?就如同買樂透一樣,奢求一次爆紅的機會,就算爆紅大賣了,能持續多久?回想一下可口可樂,幾十年如一日,沒有停止過廣告宣傳,返鄉創生的青年們,有這樣的經費持續宣傳品牌嗎?

在地方創生這領域的道路上,看著身旁的朋友們,無不辛苦的打拼、創造屬於地方的烏托邦,有的正在創造台灣前所未有的漁業中心;有的堅持在地特色與故事,研發屬於故鄉的新產業;有的為了心中農業的理想,咬牙切齒地撐過每一天...好多好多地方創生的故事,每天都在眼前上演。或許表面上風風光光的形象,卻沒發現地方創生者們身後的壓力,很多都背負著債務、被錢追著走、還要面對社區中的輿論,說真的,如果有這些資源,或許做別的比較好一點,但是憨人卻還堅持那份理念與夢想,持續努力著。

有時候看到,有些人撐不住離開了,地方創生變成了地方創傷,其實會有種默默的感傷,但是我們絕對不會怪離開的人,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個離開的會不會是自己,我們反而會相互鼓勵、並且相互肯定,大家曾為地方付出的一切,而且還是有成為那超過五年的1%存在,我們都有那成功的可能,比中樂透的機率還高,我們再一同努力吧!最後,真的還是希望有更多人投入社區營造、地方創生,但是必須要好好的考慮清楚,也可以先測試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投入,感謝社區營造、地方創生的憨人們,社會因為有您,社區才有滾動的能量。

可參考:
社區營造 地方創生 憨人才在做

20200522200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