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台南的菱角,大部份人的第一印象,就會是官田菱角,但是歸仁也有菱角,卻顯少有人知道。歸仁其實也有產菱角,早期是在歸仁武當山,因為地勢低窪的關係,種植的最好,產量也是最多的,但是現在,大部份都移到歸仁的大潭,這裡也有許多水田,也非常適合種植菱角,當初本來只有幾戶人家在種,可是看著人家越種越好,改種菱角的人,也就多了起來,大家都想試試看。
歸仁菱角農 謝佩君也提到,從他們的長輩開始種,種到現在也三、四十年了,所以菱角在歸仁其實是有歷史的,只他們都不懂的行銷,在銷售方面大都是現採現賣、或是加工過後就在路邊賣了,不像年輕的一輩,會去找網路的平台,會去找不一樣的客群,所以即使有很多的菱角量,卻無法全都銷售出去,因為都沒有把「歸仁菱角」這個名號打響,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歸仁有菱角。
菱角在生長的過程中,它有一個特別之處,就是它非常喜歡「雨」,只要有雨的季節,它就長得越旺盛!不過如果那年缺雨的話,菱角的生長就會受到限制,在訪談中更提到,雖然現在有別於長輩的經營方式,但自己還是得有更多元、更多樣貌的菱角產物,才能對抗這多變的環境,像是製作菱角吊飾、分享菱角的烹煮方式、介紹青菱與紅菱的故事…等,這些做法,都是在目前社會大浪潮下,農業找出新道路的方法。
尤其農民老年化、社會少子化、年輕人大都往都市移動的情況下,歸仁的菱角產業鏈之中,非常、非常、非常的缺工,年輕人找不到幾個出來一起做,就算留在社區裡面的,也都在工廠或公司任職,因為菱角產業,最主要需工的部份在於剝殼,老一輩的菱角農雖然有經驗,但是速度因為年長的關係,也越來越慢了,年輕人雖然沒經驗,導致動作較慢,可是只要勤於練習,勢必能夠增快速度,但是顯少有年輕人熬的過去,讓歸仁菱角農
謝佩君不禁感嘆的說:「如果我們年輕人不下來做的話,大概十年、二十年,就沒有人會想要接這個產業了…」。
那天正要離開的時候,回頭看了看一大片的菱角田,這是我以往未曾看過的景象,也是第一次看到那麼多的菱角,尤其現場採起了一顆,馬上撥開生吃了起來,那種滋味與口感,也有別於以往對於菱角的印象,是一種清脆、甘甜、有如水果的口感,或許…我是說或許,如果生吃菱角也能夠販售的話,或許也能有一番成績,只是生吃菱角,不知道能不能被大眾所接受?
歸仁菱角 就在我們的大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