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

一群農夫 - 將軍山農場 魏宗淇

「離鄉背井的每一個遊子,都很想回家。」
 那天訪談的第一句話

 魏宗淇大哥這樣說到



連他自己也不例外,當年,為了答覆心底的聲音,找了很多的理由說服自己,其中的兩大理由,就是自己的家族,在地方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,父母親都慢慢的年長,如果自己不回來的話,這些地就荒了;另外,自己從事教職,看著許多台北的孩子,如果考到台北以外的大學,很多都是第二學期就轉回台北,他們習慣了台北的生活,卻無法適應其他地方的生活,在教育的層面上,想讓自己的孩子去親近大自然、親身的在土地上奔走,去適應人生的每一個環節,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現在有太多小孩都被3C產品綁住,既然家鄉有這樣的環境,可以給孩子擁有不同的視野,為什麼不回來?

返回家鄉到現在,四年多了(2017),除了務農以外,也把教育的理念,帶到農業之中,因為想起以前在教書的時候,有的學生會以為鳳梨長在樹上,可是鳳梨是從地上長出來的,走到外面,問他們這棵是什麼樹,他們不知道是龍眼樹,卻曾經吃過龍眼,這些都是生活中真真實實存在的,生長在這塊土地的孩子們,卻不知道,或許曾經當過老師,所以在教育這個氛圍中,想讓更多的年輕人,一起走入農園,親身走在土地上,親眼看到我們所吃到的東西,是怎麼來的,甚至親身參與農業、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,用實際的行動,體驗這塊土地的溫度,就這樣,「一群農夫」的概念油然而生。

但是返鄉務農的這條路上,當初父親是非常不贊同的,教書教的好好的,幹嘛回來從農,因為真的非常辛苦,至今也非常不諒解,甚至有些種植方式、生活態度,也曾起過衝突的場面,但是為人父母,總是刀子嘴豆腐心,至今也走了四年多的時間,這些年來,從剛種植的玉米,到柳丁、水稻、蓮藕等,甚至還曾經種植西瓜整片都淹水爛掉的,只差一個禮拜就可以收成,都是滿滿的深刻回憶,尤其在第一年的時候,剛脫離老師的稱謂,冠上青農的衣簑,在農田裡覺得一切都好熱,還必須拿著刀子,跪在地上一刀一刀的除草,除草除了兩公頃,這邊除完了,另外一邊又長出來了,一樣的動作還需要再做一次,才真正體會到農夫的辛苦。

宗淇大哥提到,自己家族裡面,在阿祖的時代,整個都是農業的時代,只要家裡男丁興旺、能幫忙務農的人多,就可以確保家族的生活,甚至在阿公的時代,還可以用農場概念的經營模式發展,也是農業的轉型期,可是到了爸爸的時代,農業已經漸漸沒落,而且,台灣的天氣不穩定,加上農地因為後輩的繼承分割也越來越小塊,甚至售出不再務農,剩下的農業很多是兼職在做的,所以這時代的長輩們,也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踏入農業,認為農業沒有未來,到了現在,自己回到了家鄉,希望農業能有五十年前的面貌,讓農業可以養家。

這樣的理念,要達成是有困難的,必須要有更多元的想像空間,以及執行力,所以從本身教育的經驗出發,成立工作室,創立「一群農夫」的品牌,融合農業多角化經營,像是實體的通路、虛擬的通路、推廣食農教育、鼓勵年輕人一同體驗、一同加入,尤其運用友善農法種植,推動農村小旅行,讓更多的朋友,都能實實在在的感受「Green day」氛圍,成為真正的「一群農夫」。


20170901134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