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

歸仁,歸農

走在歸仁的農田之間

腳上的雨鞋
讓我這個非農人
不用擔心沙土入鞋

專心體驗 難得的田野生活


還記得小時候,會去玉井的阿公家,與他們進到芒果園採芒果,有愛文、土芒果或是芒果青,那些汗水滑過臉頰的痕跡,在記憶裡依然清晰,尤其是阿公、阿嬤一起工作的情景,此時只存留回憶,再也無法於現實生活中遇見,而今,腳步踏在歸仁青農 謝丙寅的農田中,聽著返鄉務農的故事,以及目前歸仁農業、甚至是台灣農業的狀況,深深感受到農業的窘境、以及農民們的堅持與毅力,很難想像的,許多返鄉務農的青年朋友,大都經營個兩、三年,然後負債收場,又離開了家鄉,從事其他的行業,能夠生存下來的,很少,可是在歸仁大約三千多公頃的農地中,約有五、六百公頃,是處於休耕的狀態

一個與丙寅閒聊的下午,我們一起走在農田中,他正要開始種植花生,希望能把「歸仁花生」這個曾經光輝的名詞找回來,隨著他的步伐,以及播種機的輪子,一顆一顆的種下了希望,也聽到農民的心聲,原來種植一甲地的稻米,扣除成本去計算,農民一年下來,大約賺十萬塊左右,兩甲二十萬、三甲三十萬以此類推,這對一個家庭來說,根本入不敷出,因為大部份的稻米都被盤商收購,所以價格並不高,而農民也知道必須自產自銷才能賺得更多,也想找到更好的通路,可是該怎麼走?

此次,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的「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示範計畫」,我們以「花生」做為出發點,從歸仁站穩腳步,建立屬於歸仁青農的「歸農棧」,擬出六大方向:1.種植花生,找回曾有的歸仁花生記憶、2.結合歸仁在地青農,建立「歸農棧」平台、3.成立「歸仁小農體驗園」推廣食農教育、4.舉辦「歸仁青農」社區校園講座,推廣食農教育、5.創立「歸農棧」月刊與拍攝「歸農棧」記錄短片、6.創立「芙園農場」品牌,推動預約契作模式。先讓在地人,認識在地的青農有誰、都在做些什麼,進而推廣青農的產品、以及青農自己的品牌。

宣傳方式有虛擬的網路世界、親身走入農田耕作、青農親自發送「歸農棧」月刊至歸仁十校與社區等,年齡層由小到大,深入各個階層,從小學舉辦講座,推廣食農教育,到社區活動中心的農業分享講座,並創立「歸農棧」粉絲專業,集中歸仁農業的相關資訊,在此也感謝歸仁區農會、青農聯誼會 歸仁分會、歸仁農會蔬菜產銷班 第六班等的協助與資訊提供,再配合計畫中的歸農棧紀錄片、歸農棧月刊,記錄歸仁在地的「農」故事,分享在臉書社群中,像是歸仁指標性的區域社團「我在歸仁的大小事」、「大歸仁生活圈」、「我的新豐區」、「我是歸仁人」、「台南諸事會社」等,將這些資訊分享給更多在地人知道,藉由時間的累積,一步一腳印、站穩歸仁,走出屬於歸仁青農的道路。


20170507162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