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

重拾歸仁花生之路

花生

在歸仁長輩們的記憶裡
是熟悉的、是可以代表歸仁的名產
可是隨著時代的更迭
社區裡的年輕人
對於花生,似乎就陌生了些



一樣的一個午後、一間歸仁的咖啡店,與歸仁在地青農謝丙寅,一起聊農業、一起討論社區營造,他提起了兒時的花生記憶,那時候歸仁的花生很出名,生意好到有很多間店,可是不知什麼樣的原因?現在剩下沒幾間,而在農業方面,歸仁居然沒有人種花生?這也讓我非常訝異,因為我自己也有聽說歸仁花生曾有的輝煌時代,但不知道歸仁沒種花生,當然裡頭的原因很多,我們沒著墨多少,我們想的是,該如何讓歸仁可以再產出花生

也因為這樣的念頭,在申請「青年回留農村創新研究示範計畫」的時候,花生的復育,就是計畫主要的方向之一,可是我們該怎麼做呢?所以我們又開了三個思考脈絡:1.擴地種植花生、2.食農教育,在這兩個層面的規劃之下,帶出了後續一連串的活動,也是歸農棧最初的雛形,時光走到了現在,當初的虛幻構想,也漸漸的在真實世界呈現,感謝一路走來相挺的長輩與朋友,讓我們可以讓計畫成真(疑!?)等等,文章還沒結束,一起來看看我們是怎麼想、怎麼做的?

1.擴地種植花生

首先考慮到的是有沒有地可以耕種?歸仁的土壤適不適合種植?我們在技術上可不可以種植成功?產出之後該怎麼賣?這些問題,在幾次的討論之後,也尋找與詢問了花生相關的知識與種植方法,整個評估過後,成功的機率非常大!丙寅就整個給他「遼落去了」,不管計畫會不會拿到,就先劃了三分地,買了花生的種子、一些簡單的器具,就先給它種下去了(好在後面計畫有拿到),這也算是一種實驗性質的耕種,那時的我們,也都希望真的能夠成功長出花生,果然,天公疼憨人,在今年六月的時候,成功的採收了三分地的花生,繼續朝耕種三甲地花生的目標邁進,並尋找有意種植花生的青農,一同加入種植花生的行列。

2.食農教育

一提到食農教育,第一個直覺就是從學校出發,舉辦講座、採果樂、小農體驗等相關活動,在成功拿到計畫之後,著手成立「歸農棧」平台,並逐步拜訪歸仁地區的國小、國中、高中、大學,分享我們對於花生的理念,甚至有些在地的安親班、幼兒園,也會邀請我們一同前往分享這些故事,在這段時間裡,也確認食農教育必須從小做起的重要性,因為小朋友們普遍缺乏「農」知識,課本上提到的也很少,如果能夠讓在地的青農,親自講授在地的農故事,絕對更有吸收力,甚至帶著小朋友到農田裡,親身體驗農民的日常,做中學、學中做,手足之間的學習,更能深入記憶中,像是在六月份的時候,與歸仁農會、紅瓦厝國小一同合作,帶著應屆畢業生走入花生田,親手採集花生,除了是學生畢業前的深刻體驗外,更是在地青農,邁向歸仁花生之路的第一步!


在這半年來,「歸農棧」一步一腳印地往前邁進,感謝在地人的疼惜與協助、感謝青農們的打拼,希望在不久的將來,真的能夠運用「花生」,在歸仁開創新的農意象!讓在地人或是外地人,提到花生,就能再次想到「歸仁」。

1 則留言:

  1. 「歸仁花生」兼歸仁 圓環公車站牌售票處。那已經是兒時的回憶。
    本產花生,原味,『溪砂』炒花生,香氣四溢。懷念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