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,感謝,再感謝
感謝社區的長輩、朋友們
有著你們的支持
屠輸館藝術文化工作室
才能有兩年的今日
今天520,屠輸館兩歲了,想起2010年到現在,參與社區相關的大小事情,也有六年了,這些日子以來,體會社區裡的人情冷暖,也感受到社區真正的付出與熱情,尤其在兩年前創立屠輸館藝術文化工作室之後,深根新豐區,在自己熟悉的地方,做著社區營造,應該是比外地人還更適合吧,這個當下,想起最初創立屠輸館的簡介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影像記錄,是藝術文化傳承的重要環節,因為有很多的藝術文化,都靜悄悄的消失在歷史的時間軸當中,甚至是消失的讓我們不知道它曾經存在、豐富著當時人們的生活,而現在,我們知道有許多藝術文化,正面臨失傳的危機,它可能被忽略了、可能敵不過世界潮流的脈動、可能不被目前的人們所接受…但不可否認的,現在如果不做些什麼,這些曾可代表臺灣意象的藝術文化,終將被人們所遺忘。
記錄在地的藝術文化,並結合社區,推動在地的藝術文化活動,除了記錄當下的珍貴影像,供人們收看以外,更有別於以網路看世界的生活模式,能夠讓人們親身去體驗、去接觸,這些藝術文化,說穿了,其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,所以日常生活的記錄,就是往後回憶的一把鑰匙,如果沒有這把回憶的鑰匙,這些回憶,或許就將永遠鎖在記憶的深處。
以屠輸館藝術文化工作室作為平台,連結政府、社區、學校、產業的資源,目前先以關廟新光社區為出發點,連結新豐區(仁德、歸仁、關廟、龍崎)等社區,除了記錄在地藝術文化、與在地民眾生活記事外,更致力推廣在地藝術文化相關活動,以及推動在地社區營造,盼能發掘在地的故事、把在地人的情感,讓更多的人知道,也期盼能將社區特色推往世界的舞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兩年來,依照當時的理念,持續的進行,用影像記錄跟社區做朋友,依然要把「政府、社區、學校、產業」之間的資源做連結,雖然個人的能力有限,但是連結的力量大,有人說,個人工作室能做什麼?沒錯,如果只有一個人,能做的事情當然有限,尤其,現在是團隊的時代,運用團隊裡每個人的專長,去開創更大的價值!
這些日子
深刻的體會到
屠輸館不是個人工作室
而是社區的一份子
社區
就是個團隊。
社區的團隊,不是只單一個社區,而是好多個社區,姑且讓我把它取名為「社區家庭」,在這個「社區家庭」裡面,大家各有所長:有人會竹編、會砍竹、會剖竹、會寫計畫、會蓋屋、會辦活動、會公關、會主持節目、會拍攝、會剪輯、會跳宋江陣、會跳鼓陣…很多、很多,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,當我們一起決定,要為社區做些什麼事情的時候,這股力量,wow~~~
「社區」真的是值得留戀的名詞,或許它是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,也或許是離開家鄉後,最美的回憶,總之,社區裡的點點滴滴,都是自己最靠近、最貼近的,而它,再加上「人」的時候,是彩色、是黑白,就要由大家一起填上。
感謝社區的長輩、朋友們
才能讓屠輸館能繼續為社區做事
目前在「政府、產業」這兩個區塊
是比較薄弱的地方
未來的日子
我依然會努力做好相關的資源連結
讓社區更茁壯
感謝~
屠輸館藝術文化工作室
江國銘
2015.05.20 16:5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